沃保网

首页 > 保险指南 > 王和称区块链为保险创新插上翅膀

王和称区块链为保险创新插上翅膀

2016-08-30 分享到:

  面向未来,区块链与互联网和大数据一起,将成为保险创新的根本动力,同时,区块链以其独特和难以替代的优势,将成为解决保险商业模式创新“最后一公里”的利器。为此,保险行业需要高度重视并加大投入,将区块链作为保险创新的新视角,积极开展基于业务场景和商业模式的思考、探索与实践。

  推动传统保险向互联网保险的深化转型

  与传统保险相比,互联网保险更加关注用户体验,强调平等、透明、直接、便捷、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交流和交易,这是社会文明与进步,以及保险业发展的大趋势。但在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过程中,不应只是保险产品的互联网化,互联网也不应仅仅作为一种渠道定位,而应当着眼于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商业模式的本质创新。在互联网保险的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瓶颈在于互联网的信用基础和安全机制尚不健全和完善,同时,还面临隐私保护等难题。就目前的技术而言,保险业尚未构建起基于线上的安全信任机制,也难以营造符合互联网保险商业模式创新的网络信用和安全环境。

  区块链技术利用全新加密认证技术和全网共识机制,维护一个完整的、分布式的、不可篡改的连续账本数据库,参与者通过统一、可靠的账本系统和“时间戳机制”,就能够确保资金和信息安全。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具有开源、透明的特点,设计架构灵活,其开放性鼓励创新和协作,确保金融信息和价值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实现高效、低成本流动,实现保险业信息与价值的有效共享,有助于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安全高效的保险解决方案成为现实,有利于促进保险业构建基于客观算法的信用机制和安全体系,构建透明、信任、安全的互联网保险发展生态圈。

  由此可见,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保险领域的有效运用,将有助于打破传统保险向互联网保险转型的信用和安全的藩篱,实现互联网技术与保险业的深度融合,探索更加科学合理和安全高效的互联网保险商业模式,推动互联网保险的真正落地,让互联网保险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惠及消费者和社会,实现保险业的本质创新。

  促进互联网保险模式创新的本质突破

  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满足深层次市场需求的保险服务创新,一直是制约互联网保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区块链技术则为互联网保险的创新,尤其是本质创新,提供了一个有效和可行的解决方案。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实现了基于全网共识机制的跨区域的信息和价值交流,模糊了区域的地理界限,强化了不同个体和不同区域之间的交互关系,特别是打破了信息不对称对保险业务拓展的阻碍。同时,区块链的“时间戳”机制完整记录了交易和流转过程,且记录不可伪造和篡改,较好地解决了“逆选择”和“倒签单”风险,同时,还能够以此扩大覆盖范围,相对缩短了时间周期,使得原来的保险期限再分段成为可能,并据此开发出更具时间弹性的多样化保险产品,例如按需的车辆保险、根据特殊事件或特殊时段投保的人身保险等。区块链的跨时空特性,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承保风险,使得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区域实际和时点特征,灵活调整保险产品承保范围并定价,制定针对性的承保政策,有效拓展产品覆盖范围,满足个性化、定制化、差异化和碎片化的产品需求,推动互联网保险产品的自我进化。

  另外,区块链技术的安全、信任、自动化、可追溯性等特点,也为互联网保险在承保管理、运营风险管控、客户服务、信息安全、保险反欺诈,乃至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和全新的实现路径。从根本上看,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保险创新的最大价值在于通过构建“价值网”,将传统的保险资金池“虚化”,继而颠覆传统保险(再保险)的基础逻辑和底层结构,催生“脱胎换骨”的商业模式。

  孕育并催生全新的保险商业模式

  区块链,尤其是智能合约,在互联网保险领域的应用,能够实现保险合同在分布式系统下的自动和自主执行(自执行),极大地提高了保险交易双方的交互性。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数据维度和数量,有效淡化了数据质量本身,从而实现了数据的“自验证”功能。这种“自验证(大数据) + 自执行(智能合约)”的组合形式,使得“自金融”模式成为可能,进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点对点”的风险融资“自解决”方案,其核心是构建一个“自定价”系统。这种商业模式将不再依赖于保险中间商或中介,市场参与者可依赖于区块链技术,有组织地自行创建“虚拟风险池”体系,更加直接、主动地自行管理风险,形成分布式“微保险”或“微互助”平台,并可根据智能合约的实际执行情况不断实现自动重置和修正,保证模型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际风险水平,合理调整赔付资金池,确保风险暴露的有效和动态覆盖。基于区块链的“点对点”互助保险平台,类似于一个个“去中心化自治组织”,能够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安全可靠地在预先设定的业务规则下,以类似于公司的模式下自动运行。

  区块链应用下的互助保险新模式,将导致保险公司的角色由传统的风险直接吸收者和处理者,转变为专业的风险管理顾问和“虚拟资金池”的管理者。去中心化保险互助组织的不断发展,推动保险行业进入相互保险2.0时代。同时,最终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去中心化的“自治型保险社会”,其关键是构建一个具有刚性约束的 “后信任”体系。市场参与各方在业务规则下各尽其责,保险业生态系统将可能实现完全自治,打造一个透明、可靠、满意、信任、忠诚的保险社会。

  助力保险监管模式的新探索

  市场经济理论表明:有效市场应能够同时实现“市场自由”与“监管有效”。然而,在传统模式下,往往难以实现两者的兼顾、平衡和融合,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在“审慎监管”原则的指导下,合规标准和内控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大增加了公司,乃至全社会的成本。但效率降低的同时,风险改善的水平却不尽人意,有效监管的形势依然严峻。更需要关注的是在“审慎监管”的大背景下,一些金融机构倾向于简单地将风险控制以及相关成本转嫁给企业和社会,导致了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融资“难”和“贵”的双重压力,金融供给不足已实质性地影响了社会和经济发展,其根本和长期影响不容忽视。

  实践证明:风险与金融保险是“同生共长”的,保险的职能就是管理风险,而制度、技术和文化是金融风险管控的关键,但从总体趋势看,监管将实现从“更制度” 向“更技术”转变,而区块链为“更技术”的监管提供了可能。利用区块链多方验证的交互式共识信任机制,可探索建立保险业的自我监管平台,其核心理念是,基于区块链技术,让每个客户端或节点均能参与审批每一笔保险业务交易,搭建实时的“点对点”管理和监控系统,同时系统内置检查、平衡和预警机制,确保系统中的任何终端均无法欺瞒系统。

  通过“全网动态和实时监督”,利用区块链的无法篡改、可追溯特性,可确保保险行为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强化信息对称与交易安全,实现保险行业的高度自律与自治,在确保市场效率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有效性。在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技术推动下,保险监管将实现三大转变,即从制度监管到技术监管,从政府监管到行业自律,从公司自我约束到社会外部监督。如,利用区块链的“啮合记录”特点,强化身份信息识别,提高数据信息储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有效降低保险欺诈;利用区块链的可编程与可追溯特点,可以构建“前后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对保险交易资金的有效执行、跟踪和监控,确保资金流向合理与合规,杜绝资金的违规操作与运用等。在保险业务手续费去向管控、政策性补贴资金去向管控、保险资金投资运用去向管控等方面,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在线咨询如有问题,请给我留言,我尽快答复您!

如需及时答复,请联系我:

帅小波

四川 绵阳  平安保险

网站客服热线: 0592-3662001 (周一至周六 8:40-18:00)

加我微信,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08-2024 厦门诚创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8003619号 平安保险 网站管理

317697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

马上
提交

扫一扫微信留言

317697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